
2025年秋,古井貢酒(000596.SZ)董事長梁金輝到訪中國酒業協會時表示,面對當下消費需求、場景、群體等不斷變化,古井貢酒積極應對,堅持“全國化、次高端”戰略,深化市場建設,創新營銷形式,圍繞“品牌、渠道”雙發力,在省外市場布局“體驗店+專賣店”,開創“古井輕度”、“輕養社”等適合消費者飲酒體驗新場景的需求。用“即時養生+場景體驗”來重構“人+貨+場+數”。
今年59歲的梁金輝,已經扎根古井貢酒36年,正式掌舵11年,目前面臨的壓力不小。作為距離2026年退休僅剩一年的掌舵者,曾將帶領企業突破300億元營收視為職業生涯的收官之作——2024年初制定的“244.5億營收打底、2025年增長20%破300億”的路線圖。
現實卻是,2025年上半年138.8億元營收僅微增0.54%,二季度更是出現疫情以來首次單季營收利潤雙降,92.64億元存貨壓頂、核心產品噸價大跌的殘酷現實,這家區域酒企“增長目標”是否還能實現?
業績失速,增長引擎熄火
古井貢酒的業績滑坡并非偶然。8月29日,古井貢酒發布2025年半年報,營收138.8億元,同比增長0.54%;歸母凈利潤36.62億元,同比增長2.49%。
2023年同期還保持44.85%、去年同期為28.54%凈利增速的企業,到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增速已跌至2.49%,營收增速更是逼近零增長的“紅線”。
這種斷崖式下跌在季度數據中表現得尤為刺眼:第二季度古井貢酒營收47.34億元同比驟降14.23%,歸母凈利潤13.32億元跌幅達11.63%,徹底告別2019-2024年的雙位數高增長(營收從104.17億元增至235.77億元,凈利潤從20.98億元增至55.17億元)。
與行業頭部企業的對比更顯尷尬。在白酒行業“量縮價跌”的調整期,茅臺上半年營收增速雖放緩至11%,汾酒仍維持20%以上增長,而古井貢酒不僅在百億級酒企中增速墊底,更暴露了對行業周期的弱抵抗力。
2025年上半年,古井貢酒白酒業務占比98.27%營收136.39億元,同比增長1.57%,大單品“年份原漿”營收109.59億元,同比增長1.59%,顯然核心百億大單品也漲不動了,古16、古20主打安徽宴席市場,古5搶占大眾價格帶。
目前,古井貢酒的盈利質量有待優化。表面上看,古井貢酒2025年上半年27.22%的銷售凈利率較去年微升,但這并非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結果,而是一場“節流式粉飾”。財報顯示,公司上半年銷售費用削減近1億元,費用率下降0.86個百分點,這種短期壓縮開支的做法,根本無法掩蓋毛利率持續下滑的核心矛盾。
2025年上半年,公司整體銷售毛利率79.87%同比下降0.67%,各產品線毛利率全面失守:核心產品“年份原漿”毛利率從高位下滑1.17個百分點至85.14%,中低端“古井貢酒”系列毛利率跌幅更達4.15%,僅剩52.04%。
毛利率下滑的背后,是“以價換量”策略的徹底失敗:上半年白酒總銷量增長10.67%至8.14萬噸,但平均噸價同比下滑8.22%;核心產品“年份原漿”噸價降幅8.31%,中低端產品噸價跌幅12.49%,量價失衡的惡性循環已然形成。
更致命的是利潤的“紙面化”危機。2024年,古井貢酒經營活動凈現金流47.28億元與57.07億元凈利潤的比值僅為0.83,意味著每1元凈利潤中,只有0.83元能轉化為真實的現金流入。這種現金流與利潤的嚴重背離,在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加劇,部分區域經銷商反映“貨款回籠周期從30天延長至60天”,渠道資金鏈緊張的信號已十分明顯。
94億元庫存,“安徽依賴癥”凸顯
財報顯示,2024年末公司存貨金額達92.64億元,較年初激增23.2%,遠超營業收入16.41%的增速,2025年上半年存貨規模為94.04億元。存貨周轉天數更是從2023年的576.46天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01.4天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第四季度,古井貢酒合同負債突然從三季度的19.35億元暴增至35.15億元,同比增幅達150.86%,這種反常的增長被業內直指為“向經銷商壓貨”——通過提前收取貨款虛增業績,卻將庫存風險轉嫁給渠道。
到2025年上半年,隨著經銷商打款意愿枯竭,合同負債大幅回落,壓貨模式的后遺癥全面爆發,部分區域甚至出現“經銷商跑路”的現象。
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,公司經銷商總數為5062家,較年初減少27家,其中華中地區減少32家,華北增加18家,華南減少6家。
數據顯示,作為業績“蓄水池”的合同負債從年初35.1億元銳減至2025年上半年的14.3億元,同比下降約35.6%。20.8億元的儲備消耗殆盡,沒有了這部分“余糧”,若渠道需求繼續疲軟,營業收入難以得到彌補,業績下滑的風險顯著提升。
古井貢酒曾引以為傲的“深度分銷體系”,如今已淪為全國化的“枷鎖”。2025年上半年,其華中地區營收占比仍高達90%,僅微增3.6%,而華北、華南地區營收分別下滑27.04%、5.84%。連續10年冠名央視春晚的巨額投入,并未換來外埠市場的突破,反而讓公司陷入“安徽依賴癥”。
在渠道端,古井貢酒“線上補線下”,2025年上半年,古井貢酒的線上營收5.73億元,同比增長40.19%,線下依托“三通工程”深耕華中縣鄉市場,線下營收在上半年同比減少0.67%。
公司雖在2025年中報提出將大商制改為“1+N”小商模式,大量啟用團購型經銷商,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。安徽本地經銷商透露:“小商拿貨量少、話語權弱,根本無力應對茅臺、汾酒的下沉沖擊,反而加劇了價格混亂。”
300億元業績目標任重道遠
梁金輝的“退休夙愿”正在將古井貢酒拖入戰略冒進的陷阱。2024年,公司未能實現244.5億元的營收目標,實際營收235.78億元的業績缺口,暴露了其對行業調整的誤判。
為沖擊300億元目標,管理層加大產品促銷力度,噸位價格下降。2025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,年份原漿的平均噸價為23.52萬元/噸,同比下降了8.31%,“古井貢酒”系列的平均噸價為6.03萬元/噸,同比下降12.49%。
綜合來看,古井貢酒全系列產品均出現“銷量上漲,噸價下跌”的趨勢。業內人士認為,古井貢酒出現“量增價跌”趨勢,或是公司在動銷不佳的情況下,主動實施的“以價換量”的策略,旨在短期內穩固市場份額,但長期來看,價格帶的持續下移或會侵蝕品牌高端形象,壓縮公司利潤空間。
更致命的是品牌戰略的根基動搖。“年份原漿”長期深陷“年份酒”爭議,不僅屢遭同行質疑訴訟,在競品加速布局“真年份”賽道的當下,其“年份”概念優勢被不斷稀釋。洋河主打“真年份、真綿柔”,珍酒推出“2020真實年份”戰略單品,而古井貢酒始終未能明確“年份”標準,品牌信任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同時,“重營銷”也是古井貢酒的路徑依賴,古井貢酒2024年銷售費用為61.82億元,同比增長13.7%。其中,綜合促銷費為25.63億元,廣告費為13.09億元,對應增速分別為22.7%、18.87%,均超營收增速。
目前,全國化戰略的反復無常更顯管理失焦。2023年,古井貢酒提出“重點突破華東、華南”,2024年轉向“深耕華中、輻射全國”,2025年又強調“聚焦宴席市場”,頻繁的戰略搖擺讓經銷商無所適從。安徽某大商直言:“廠家一年一個政策,我們剛建好華南的銷售團隊,又要砍掉轉向宴席渠道,前期投入全打了水漂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業績承壓與高管加薪的強烈反差,正在刺痛市場的神經。2024年,古井貢酒凈利潤增速從46.01%驟降至20.22%,但三位副總經理仍獲加薪,其中常務副總經理閆立軍2024年年薪達496.53萬元,增加18.39萬元。副總經理朱向紅年薪431.24萬元,增加19.13萬元,僅次于閆立軍。
與此同時,核心管理團隊出現變動——2025年8月,朱向紅從古井貢酒副總經理職位變動為黃鶴樓酒業黨委書記、董事長。
古井貢酒的危局,本質上是區域酒企在行業集中化浪潮中“成長煩惱”的縮影。2025年的白酒行業調整期,既是淘汰賽,也是轉型期,能否守住區域龍頭地位,古井貢酒仍需不斷努力。